古代文体有哪些,古代常见的文体有哪些( 五 )


2、辞、赋、骈文
辞即楚辞,属诗歌.篇幅、句子较长,句式参差错落,形式自由,多用“兮”字,以抒情为主,有浓厚的浪漫色彩,以屈原的《离骚》为其代表.
赋,源于战国后期,句子大体整齐押韵,间杂散文句式,着力铺陈事物,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.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.
骈文,源于汉魏,形成于南北朝,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,讲究用典,词藻华丽,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,又称“四六文”,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.高中学过的《朱元思书》、《阿房宫赋》便是此种文体.
3、词、曲
词萌芽于南朝,形成于唐,盛行于宋.是诗歌的发展,故称之为“诗余”.它有多种词牌,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,包括字、句多少,平仄押韵等.其句式长短不一,又称为长短句.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(91字以上)、中调(59字至90字)、小令(58字以下).
曲,盛行于元代,故称“元曲”,也是配乐的诗.包括散曲和杂剧.散曲是清唱曲,杂剧是演出曲.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,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,套曲也叫套数,由多支曲组成.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,其结构是四折(相当于四幕)加一个楔子(序幕),其构成有科(人物动作、舞台效果的说明)宾白(人物对话、独白等)、唱词,角色有旦(女角)、末(男角)、净(花脸)、外(老年男子)、丑(丑角)等.曲有曲牌,规定其字数,句数、平仄、押韵的固定格式.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.
4、史传文
属历史散文,包括编年体(如《左传》、《资治通鉴》)、国别体(如《国语》、《战国策》)、纪传体(如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“二十四史”)、断代体(如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)、通史体(如《史记》、《资治通鉴》).
5、论说文
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,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:“论”议论事理;“说”申说事理.
6、杂记文
包括名胜游记、山水游记.书画杂物记、人事杂记四类.杂记文范围很广,在部分题目有“记”字.记载历史掌故,遗闻轶事、科学资料、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.
7、应用文
包括奏疏类、碑志类、祭文、赠序四大类.
中国古代文体有哪些 古代文体有论 , 铭 , 记 , 赋 , 表 。
1、论是一种论文文体 , 按《韵术》:“论者 , 议也” 。 《昭明文选》所载:“论有两体 , 一曰史论 , 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 , 以断其人之善恶 。 如《史记》后的太史公曰…… 。 二曰政论 , 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 , 正其谬误 。 ”如《六国论》、《过秦论》等 。
2、铭是一种文体 , 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、碑碣上的文字 , 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 , 用来记述事实、功德的文字 , 述公记行、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 , 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 。
3、古代一种散文体裁,可叙事、写景、状物,抒发情怀抱负,阐述某些观点 。 。 它可以记人和事,可以记山川名胜,可以记器物建筑,故又称“杂记” 。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、抒情成分 。 "记"是一种古代文体,可以通过记人、记事、记物、记景,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。
4、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 , 它讲究文采、韵律 , 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。 其特点是“铺采摛文 , 体物写志” , 侧重于写景 , 借景抒情 。 著名的赋有:杜牧的《阿房宫赋》、曹植的《洛神赋》、欧阳修的《秋声赋》、苏轼的《前赤壁赋》、庾信的《哀江南赋》等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