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鱼腥草】【认识鱼腥草】鱼腥草简介


【鱼腥草】【认识鱼腥草】鱼腥草简介

文章插图

一、鱼腥草简介鱼腥草(学名:Houttuynia cordata) , 又名折耳根、截儿根、猪鼻拱、蕺菜 , 客家话称之狗贴耳 , 在分类学上属双子叶植物三白草科蕺菜属 , 是一种具有腥味的草本植物 。
二、鱼腥草的分布与生长习性鱼腥草的分布:产于我国中部、东南至西南部各省区 , 东起台湾 , 西南至云南、西藏、北达陕西、甘肃 。 生于沟边、溪边或林下湿地上 。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广布 。 湖北省宜昌市较为出名 , 分布较广 。
鱼腥草生长习性:野生于阴湿或水边低地 , 喜温暖潮湿环境 , 忌干旱 。 耐寒 , 怕强光 , 在-15℃以上可越冬 。 土壤以肥沃的砂质壤土及腐殖质壤土生长最好 , 不宜于粘土和碱性土壤栽培 。
三、鱼腥草的植物形态鱼腥草的形态:草本 , 高30-50厘米;茎下部伏地 , 节上轮生小根 , 上部直立 , 无毛或节上被毛 , 有时带紫红色 。 叶薄纸质 , 有腺点 , 背面尤甚 , 卵形或阔卵形 , 长4-10厘米 , 宽2.5-6厘米 , 顶端短渐尖 , 基部心形 , 两面有时除叶脉被毛外余均无毛 , 背面常呈紫红色;叶脉4-7条 , 全部基出或最内1对离基约5毫米从中脉发出 , 如为7脉时 , 则最外1对很纤细或不明显;叶柄长1-3.5厘米 , 无毛;托叶膜质 , 长1-2.5厘米 , 顶端钝 , 下部与叶柄合生而成长8-20毫米的鞘 , 且常有缘毛 , 基部扩大 , 略抱茎 。 花序长约2厘米 , 宽5-6毫米;总花梗长1.5-3厘米 , 无毛;总苞片长圆形或倒卵形 , 长10-15毫米 , 宽5-7毫米 , 顶端钝圆;雄蕊长于子房 , 花丝长为花药的3倍 。 蒴果长2-3毫米 , 顶端有宿存的花柱 。 搓破有鱼腥气 。
四、鱼腥草的繁殖方法鱼腥草用分株、插枝和根茎繁殖均可 。
【【鱼腥草】【认识鱼腥草】鱼腥草简介】

    推荐阅读